15世纪末以后,意大利工商业衰落,商人和高利贷者转而投资土地。1472年,佛罗伦萨有270家制呢手工工场,1527年降为150家,1537年仅剩60家。
八、教皇国的盛衰
西罗马帝国末期政局动荡,罗马教会乘机扩大势力。330年罗马帝国迁都君士坦丁堡和接着发生的日耳曼人的大规模入侵,客观上大大有利于罗马主教权力的加强。他打着抵抗蛮族入侵的旗号,组织罗马城的防御,扩大自己势力。455年,罗马主教利奥一世(440—461年在位)怂恿皇帝瓦伦提尼安三世发布敕令,授予他治理教会的全权,并强迫西罗马帝国各地主教服从。尽管遭到许多主教,特别是东罗马帝国教会的强烈反对,罗马主教还是把它作为教会首脑的依据。482年,君士坦丁堡宗主教阿卡西乌在东罗马皇帝芝诺的支持下搞了一个《团结法令》,宣布君士坦丁堡宗主教与罗马主教地位平等,竟被罗马主教开除教籍。不久,罗马主教宣称:教皇和君主是世上两大权威,但前者更为伟大,因为末日审判时君主要向祭司交待。“教皇”一词,原意为“爸爸”,是希腊人对神职人员的尊称,渐渐为罗马主教控制。751年,法兰克王国的矮子丕平在教皇支持下建立加洛林王朝。矮子丕平则两次出兵意大利帮助解除伦巴德人的威胁,将夺得的土地献给教皇(756年),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800年和962年,教皇先后为查理大帝和德国皇帝奥托一世加冕。他们都回赠教皇若干城市,教皇国的版图扩大。1054年,君士坦丁堡宗主教色路拉里乌和教皇利奥九世为争夺意大利发生冲突,互相开除教籍,东西方教会正式分裂。君士坦丁堡宗主教自称信仰正统的基督教义,即正教,又称东正教或希腊正教;罗马教会自称普世性教会,即公教,或称天主[30]教、加特力教和罗马公教。1059年,罗马宣布教皇由红衣主教选举产生,皇帝无权过问。1075年起,教皇格雷戈里七世与德皇亨利四世发生策封权的斗争。这位教皇发布敕令,宣布只有罗马主教才能称“教皇”,从此“教皇”一名被罗马主教垄断。教皇的头衔很多,如使徒彼得的继承人、基督在世代表等,但正式名称是罗马城主教、罗马教省都主教、西部宗主教、梵蒂冈君主、教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