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使文学艺术扩大了发展空间,同时也使文学艺术在火热的斗争生活中获得了丰富的滋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造就了继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第二个辉煌时期,成为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精神动力。
一 戏剧
话剧在抗战时期的文坛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抗战前期主要是一些迅速反映现实的街头剧、活报剧、独幕剧等,多幕剧只有集体创作的三幕剧《保卫卢沟桥》以及罗荪、锡金等创作的《台儿庄》、崔嵬与王震之等创作的《八百壮士》等。这些作品在艺术上还显得比较粗糙,其功能也如那些街头剧一样,及时反映最能激励中国人抗战精神的英勇事迹。到了抗战中后期,随着大后方局势的稳定,剧作家有条件观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种题材的多幕剧在舞台上大放异彩,涌现出一批很有影响的作品。
抗战时期的剧作家,首推夏衍。他在短短的8年间独自创作了16部剧本,其中《心防》及《法西斯细菌》极富现实主义特征,影响最大。前者描写新闻记者刘浩如在日军围困的上海孤岛与汉奸特务进行斗争的故事,显示上海数百万中国人坚定的心理防线并不会被敌伪所突破;后者描写一个不问政治的细菌学家俞实夫在民族危难的关头不断觉醒并最终走上抗战激流的心路历程,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揭示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民族危机的历史时刻应该走的道路,引起中国知识分子心灵上极大的震撼,余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