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还开展一些诗歌竞赛。 “龙门夺袍”就是著名的一次。史载:“则天幸洛阳龙门,令从官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则天以锦袍赐之。及(宋)之问诗成,则天称其词愈高,夺虬锦袍以赏之。”
由于武则天规定进士科以诗赋取士,本人又带头吟诗,因此诗歌进一步普及,上自朝廷大吏,下至五尺孩童,都有会作诗的。史称武则天“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寝以成风”。如天授二年(691),武则天发十道存抚使,以抚慰天下,临行,令百官赋诗送行。这些诗后来被辑为《存抚集》而行于世,达十卷之多,足见赋诗者之众。百官如此,仕子也多以习诗为务,甚至八九岁的少女也会作诗。《唐诗纪事》卷七八载,如意(692)年间,有一位九岁少女,善作诗,武则天诏而试之,皆应声而就。其兄将归故乡,武则天令赋诗送之,即作诗云: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飞。
意境颇高,感情逼真。 可见这位小姑娘也算得上知诗之人。其次,一些著名的诗人发展了诗歌理论,为唐诗的鼎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唐初诗歌虽为数不少,但大都没有摆脱宫体诗的巢臼。武周时期,涌现出了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沈住期、宋之问、杨炯、卢照邻、陈子昂等著名诗人。其中沈、宋、杨、陈在文学界有较高的地位。沈住期“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宋之问“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诗”。二人写了不少优秀的诗篇,使诗歌的格律渐趋完备。因此“学者宗之,号为沈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