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为修为历练一颗心,只为放下烦恼逍遥出世,就辜负了“觉有情”的佛陀本心。这个攘攘红尘深处,藏了多少婆娑深情,弟子淘米时不慎冲掉一粒米,就被师父提点算账:一粒米生二十四个芽,长出二十四个稻穗,每棵稻穗长出三百粒米,一年下来就是七千二百粒,这些米再播撒下去,到来年就是五千一百八十四万粒米的收获。所谓“一滴润乾坤”,在乎了一粒米,那份谦恭与感恩就实证了一沙一石包容大千世界的华严精神。(《一滴润乾坤》)
想想我们今天的餐桌上,堆积如山的浪费,背后是多少不知惜福不知敬畏的狂妄心。
深沉而朴素的敬畏与感恩有时只在一个瞬间的本能中寄寓:小店主做了一笼热腾腾的包子,满身沾着面粉就欢天喜地跑去奉给禅师。禅师一见,马上回房穿上庄严的袈裟,出门郑重接受几个包子,只为敬重一份诚恳与热忱。佛如光,法如水,僧如田,良田福地的耕耘就是一生中的所有瞬间积累。(《工作热忱》)